当前时节,尽管已经进入春天,但威海依然春寒料峭。校区保安队员们不惧严寒,日夜坚守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守护着教职工和家属们的健康。
疫情严峻,任务艰巨。连续38个日夜的岗位坚守,3万余次询问、登记和测温,保安队员们的工作重复而又枯燥。随着校区复工复产,人车出行陆续增多,队员们的工作量与日俱增,但保卫工作的标准没有丝毫降低。虽然校区为队员们配备了口罩、面罩、手套等防护物资和测温仪,但队员在门卫卡点执勤时,需要逐个对进出人员和车辆询问登记,不但容易造成排队,近距离的接触也增加了队员们的感染风险。
群策群力,人心温暖。长时间的坚守让队员们身心俱疲,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的老师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2月中旬的一场大雪后,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主动联系保卫处,成立紧急研发小组,开发“校园出行管控系统”,用实际行动向一线保安队员们致敬。计算机系的教师们发挥专业优势,在认真了解门卫工作任务、流程和需求后,仅用三天时间就开发出了系统原型。在系统上线之前,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负责人组织部分教工和计算机系的同学们线上测试,并多次以普通用户的身份,实地进出东门体验并提出改进意见。
因为时间紧急,系统边开发边完善。开发小组的曲美霞老师每天都联系操作人员,详细询问系统使用情况,对大家提出的问题认真进行解答;对提出的建议,即使加班到凌晨也要修改完善。系统先后经过了12次修改,增加了一键通关、扫码AI播报、手机添加和管理员解绑等功能,界面越来越简洁,功能越来越完善。现在教师们进出校园,只要打开手机扫一下二维码,2秒钟就可以完成登记工作。
门岗处缺少音响,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第一时间送来;部分队员不熟悉系统,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的老师手把手去教。面对保安队员们的感谢,院长说:“保卫处一线的同志们更加辛苦,缺少什么设备,只要学院有的,都可以协调解决。”三天,零报酬,保卫处和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的教职工们群策群力,为抗击疫情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信息助力,共筑长城。在保卫处办公室的角落里,整齐地码放着50余本值班登记簿,上面记录着三万多人次的校园进出记录,每份记录都包括时间、姓名,有的还有车牌号,数据非常详实。
“系统上线前,队员们每天要对400余名进出校园或家属区的人员核实身份、登记信息、检测体温,还要对400余辆车辆进行检查,每两天至少要消耗三个登记簿;系统上线后,登记簿成了备用的配角”,校卫队队长肖文良对信息化的作用深有感触。
据统计,系统投入使用后,共计6712人次使用系统进出校区,极大提高了门卫的工作效率。不仅如此,在系统的“疫情防控大数据可视化展板”上,人员进出的实时情况一目了然。校外人员如果滞留校区超过3小时,系统就会自动显示。
目前,疫情拐点尚未到来,形势依然复杂。针对未来学生开学返校的人流高峰,开发小组已经准备了充分的应对措施,“校园出行管控系统”必将配合保安队员们筑起校区牢不可破的“防火墙”。
作者:姜斌、万伟 来自: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保卫处